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发布 > 媒体新闻

斯里兰卡籍记者镜头中的中国见闻

编辑:来源: 时间:2022-02-24阅读:0

  乌普尔·维克拉马辛哈, 斯里兰卡人,33 岁,毕业于科伦坡大学。

  因为一头长而卷曲的头发,以及足以让女生羡慕的发量,乌普尔看上去不大像是一位“典型记者”,如果他把头发披散下来,会呈现出一种嬉皮气质。实际上,这是一名有将近 10 年经验的僧伽罗语记者。他骨子里大概是喜欢与众不同的,所有才会保留着长头发?

  ▼乌普尔经常使用的职业头像

  其实是在中国生活期间拍摄的

  因为去过中国的 11 个省以及两个直辖市——上海和天津,乌普尔对中国有自己的见解。他在旅行中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,并一直保持联系,因此也是一位微信的活跃外籍用户。我认识他的时候,他正努力寻找机会申请中国的研究生名额,期望能进一步深造。他还率真热络地要把他的中国朋友们也介绍给我。

  2018年,作为斯里兰卡知名僧伽罗语报纸Lankadeepa的一名记者,他被编辑提名前往中国,参加中国国际新闻中心举办的交流项目。这段为期10个月的交流是他深度了解中国的契机

  这些中国经历,对他的世界观有什么影响?

  ▼乌普尔在中国

6.png

  从古老的敦煌到充满底蕴的武汉,从海风吹拂的厦门到美食荟萃的广州……走过中国多个地区之后,他看到了中国的新与旧。他说:“我对中国的整体印象是美丽多元,丰富多彩,中国人很友好。”

  在我的问题中,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。我猜测,这可能是目睹“印象中的中国”和“实际的中国”之间的差异后,他归结得出的一大原因。

  不止一位斯里兰卡人前往中国之后,表现出非凡的惊讶。我曾和一位斯里兰卡(前)同事共同前往广州参加展会。仅刚刚下飞机,还在公路行驶,她就被道路和城市概况、绵延的绿化带和绚丽的花朵惊呆了。那是在2011年。

  这和媒体塑造的世界有很大的关系。我们眼睛之外的世界,往往是由媒体的叙事方式和拍摄角度掌控。尤其是视频媒体横行之后,我们得出结论的方式甚至更加粗暴了。因此,我们才需要看待问题的多维角度,以及多层次的,由官方、机构和许许多多的个人共同打造的、非一元化的媒体系统。

  当然还有另一原因:中国发展太快,世界想象不到。

  ▼乌普尔很喜欢这张贵阳照片,把它设为了朋友圈封面,我想这是他认为的、离他的“本真”更近的状态

  相较之下,在与人的交往之中,我更倾向于聆听和捕捉那些“官方”之外的,个人化的细节和特点。

  关于对中国的印象,他主要提到了高新技术、IT产业、高楼大厦、地标建筑和桥梁系统。他说:“中国从1978年起实行改革开放,便开始了发展之路,到了今天,中国已经成为非常强大的国家。这里面有很多借鉴意义。”

  在中国参加交流项目期间,所到之处,他写了相关文章发布于斯里兰卡媒体,其中大部分内容是文化、饮食、历史记录等。

  ▼中国共享单车见闻

  他的社交媒体上用镜头记录了磁悬浮列车,高楼大厦,美食和古迹,贵州云南景色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学院参观等。

  这是一个很科学的安排:有现代城市也有自然风光——这些都是中国,接触的有东部的学生白领也有西南的少数民族——这些都是中国人;这是一个立体的、全景沉浸式的体验,我相信这些“眼见为实”让他对中国生活产生了一些感情。他之后试图做一些中国相关的事情,也更倾向于结交中国朋友,也为一些中国报刊写稿等等。

  ▼也为一些中国杂志撰稿

  现在,乌普尔用业余时间积极教授中国人僧伽罗语。

  我大概是他的僧伽罗语体验课的第一个学生。我上过两节课,发现他是一位不错的老师,会注意展示发音部位的差异如何影响发音的准确性,于是帮他发了个小广告。后来,他收了三个中国学生。他说:”感谢你让学生们联系到了我。我目前有三个学生,其中两个不会说英语。我用微信翻译/谷歌翻译教他们。教学还是很充实的。”

  ▼疫情之前,我的僧伽罗语体验课

  语言也是一道桥梁。希望中国和斯里兰卡两个国家的人民相互有更深度的了解,以及传统意义山的友谊能够更上一层楼。


相关标签: 记者 镜头

总能传媒,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一手“直邀"最快捷

西安总能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©2018-2030 版权所有  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飞天路588号北航科技园

ICP备案号:陕ICP备19001954号-1